时间:2021-12-18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佚名 点击: 61 次

一弦诸般旋律,道德经,金刚经,圣经,古兰经......

心性同一,万教归一,一无所得。

万物本源的终极真相,只有一个还是有多个?真相永远只有一个,角度可以有多个。我们说有7个角度,把第一个角度定义为“你”的角度,是让“你”看见你自己,你的看见就是你的世界,相对你而言真实不虚,真实的体现为不同的境界层级,或物或欲或种种;其他六位先生的角度虽有不同,却从来没有分别,你呢?择录一视角供参考,虹竹回应:“你心我性,你我同一”。闻听此言当即无言感动,自本号开播随缘来去无数众,少数人竟悟了,尽管悟离成道还有很远的路,但这几乎是非凡的成就了,我回:“虹竹,今后,用心生活处去精进。多积资粮,时常布施,常含、常记、常念今日汝觉之八字,去用心生活,忘记修行”。

不同的视角千千万万,这个千千万万都属“第1角度”,是相对个体的绝对真实和真相,一弦天籁,诸般衍生。于人而言,真相是一个变动的存在(这样的叮嘱竟也很难入人心识),不同的人乃至神看见的世界是不同的真相,也是真实的世界。知识、认识、证识在变化,真相随之就在变化。孩子的真相世界是好奇、玩具、父母;成人世界的真相是物欲、规则、现实;动物世界的真相是食物、生存、繁殖;活在二元物质境界的真相是生老病死;进入一元非物质界的悟者是大爱无疆,慈航永度;空有觉地者的真相是一弦之音、圣意创造。万千旋律均由一弦之音奏演,人类的经典能说明这一实相,道佛就是典型的一弦二音,只有沿着道德经与佛经进入一的世界,华藏世界的大门才徐徐向我们打开。

道德经如源头活水,让人类源源不绝的获取智慧和认知,虽然“道德真章”已篡改,但真章的痕迹依然封存在八一章中,只是三千年来未曾有人全解。金刚经、心经属于宗教,但又脱离宗教、高于宗教、高于哲学科学,逐渐被人类主流认可。其实道德经、金刚经的本质是一弦所奏,显了两种天籁之相性。下面就此略述,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掌握此等绝学的视角,用以丰富有限的我们。

天书《道德经》,第一章中大家常见的断句是:“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”,常见大概译意是:不可言说、不可名之道是恒道。我要告诉你,这个断句误导了古往今来研究、翻译《道德经》的专家、教授、学者、修行者,正确的断句是:道可,道非,恒道;名可,名非,恒名”。为什么要这么断?悟道的人都知道,道即不着一处,道又无处不在,道无所不生,也无所不灭,所以恒道是道可道非的存在,正所谓:千变万化皆一道,奈何一物常无穷,也可谓:道法自然,如来,名非名可,无分无别,随你如意。再举例一句,此句老少皆知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。表面看有理,逻辑无误,仔细一究竟你会发现前后两个万物之间自相矛盾。正确的断句应该是:“道,生一一,生二二,生三三”。此句揭示了造物的密码,造物把这个密码存留于神州,发扬光大的使命交给了西方人。道生一一,指的是一阴一阳,相当于太极生两仪,相当于计算机二进制简码0和1;道生二二,相当于两仪生四相,相当于二进制简码00,01,10,11,道生三三,相当于四相生八卦,相当于二进制简码,,,,,,,。关于道德经,要说的实在太多了的,往后若是有缘修复道德经,再随缘而录。本篇主要探索佛道弦意。

千百年来,佛道儒医武乃至上帝真主,都在传递同一个宇宙真相。老子和释迦所讲大同小异,实在不必分别,实证传承才是根本,如:道德经第一章所言的道与玄妙,其中境、界和佛家所说同出一弦,与释迦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,心印之境如出一辙。《道德经》的“有无、同出而异名、有无相生、有生于无”,在《心经》中叫做: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。色是有,空是无。《道德经》的“道无为而无不为”,《金刚经》则说:“一切贤圣,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”。《道德经》“道法自然”,是本体世界自生自化的境界,即《大毗婆沙论》所谓“法尔自然”。《道德经》:“不出户,知天下;不窥牖,见天道。其出弥远,其知弥少。是以圣人不行而知,不见而明,不为而成”;即《楞严经》“诸菩萨等,见百千界,十方如来,穷尽微尘,清净国土,无所不瞩”的神通境界。“和其光,同其尘”大意是:“各种光能和谐地在一起,万物千差万别,极细微处相同”。这与《金刚经》中“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”、《楞严经》之“汝观地性,粗为大地,细为微尘,至邻虚尘”之“邻虚尘”相似。法,包括物质世界,邻虚尘,色法的最小最细微是“虚”态,就像物质分解到后来而有“湮灭”现象一样。《道德经》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就是四禅八定的方法论。如是观,能让华藏世界的大门慢慢开启。

抛开分别之心,佛道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。佛教在今天的印度几近灭绝,中国佛教本质是:局部神州文明借“佛”得生、得续,何况在中国文化里你不可能再将佛文化分析出来了,也只有汉语的神韵能印禅韵之天机。道家文化土生土长,是神州文化的印记,是龙的传人应该修复、光复、发扬、传承的文化。但我们都爱给自己贴上标签去分别,角度不同,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样,也就未必是真相了;一但角度分别,就会落在妄想狭隘里打转转,就会执著于文字象而不得要领。至于专家、学者、研究者就由他去吧,混口饭吃的众生而已。常持《金刚经》和《道德经》的人,都会二者相通,《金刚经》云“所谓佛法者,即非佛法”,“若有人言如来有所说法,即为谤佛,不能解我所说故。说法者,无法可说,是名说法”,这就是对“道可,道非,恒道也”的注解。佛门弟子证取“无我”境界,道教弟子修炼到“无为”境界,前者究竟涅槃、不生不灭,后者与道同化、返璞归真。

:国无大小,有者灭亡。主两,男女分威,命曰大麋,国中有师:在强国破,在中国亡,在小国灭。凡观国,有六顺:主不失其位则国有本,臣失其处则下无根,国忧而存。主惠臣忠者,其国安。主主臣臣,上下不□者,其国强。主执度,臣循理者,其国霸昌。主得位臣辐属者王。六顺六逆乃存亡兴坏之分也。主上执六分以生杀,以赏罚,以必伐。天下太平,正以明德,参之于天地,而兼覆载而无私也,故王天下。(黄帝四经·经法·六分)[译文]考察一个国如何关键在君,考察一家如何关键在父。能治理一国政事的堪任其君,能主持一家事务的堪当其父。在考察一个国家的时候,有六种悖逆的现象需要注意:第一是为太子具有了君父的权威。第二是作为大臣的具有了君主的权威,这样的国家虽然强大也不能称王天下。第三是谋臣有外志而不能尽忠于本国,这样国家就不会安定,君主意识不到这一点,国家就会受到损害。第四是君主失位不能行使权力,国家便失去了依托,而大臣此时如能坚守岗位,克尽职守,国还有生存的基础,虽有忧患尚可保存;君主失位已经使得政事荒废不治,此时大臣再不能克尽职守,则政令不能下达,这便称作“颓国”。第五是君主暴戾无道,赏罚生杀失去准度,臣下贵贱位次混乱,贤与不贤的人并立无别,这便称作“危国”。第六是君主、后妃同时掌政,政令歧出,令人迷惑无所适从,加之王、妃争权,势必导致国家内战,这便称作“亡国”。太子具有了君父的权威,这就称作逆上,会使群臣不能与君主一心一德。大臣具有了君主的权威,这就称作大臣遮蔽了君主的威望,上述两种情况,发生在大国会使大国削弱,发生在中等国家会使中等国家破败,发生在小国会使小国灭亡。谋臣有外心兼为他国设谋,这是违反常规的,国家将不安宁。此种情况发生在大国会使大国面临危险,发生在中等国家会使其削弱,发生在小国会使其破败。君主失去王位,大臣还能尽职,这就称作君主尚有依托,但已接近祸患了,此种情形,发生在大国是令人担忧的,发生在中等国家是很危险的,发生在小国会使其削弱。如果君主失位,而且大臣失职,那么国家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,根基一失,国家也就将受到绝大的损害了。此种情形,发生在大国会使其破败,发生在中等国家会使其衰亡,发生在小国会使其覆灭。君主行为暴戾,臣下位次混乱,这就称为万事荒废不可救药,外患内乱必接踵而至,违背天理天必降灾,这种情况,无论发生在什么国家都会灭亡。君主、后妃分争权力,导致国家出现二主,这就使国人迷惑无所适从,国家因此会有兵乱,这种情形,发生在强国会使其破败,发生在中等国家会使其衰亡,发生在小国会使其覆灭。考察一个国家,有六种顺当的现象,这就是:君主不失其位,国家便具备了存在的根基;而如果大臣不能尽职,这就使君主失去了依托,这样的话,国家还可以在忧患中继续生存。君主慈惠爱下,大臣忠心事上,则国家安定。君主大臣名副其实,不相僭越,君上臣下一心一德,则国家强盛。君主理政秉法执度,大臣行事遵循事理,则国家昌盛称霸天下。君主居得其位,大臣团结在君主周围,这样便可称王天下。六顺与六逆是决定国家存亡兴坏的分界,君主掌握判断六顺、六逆的标准,并以此来施行生杀、赏罚及果决征战。天下安定宁和在于君主执度公正以明其德,同时效法天地公平无私,这样就可以称王天下。(爱贤,民心,义兵)王天下者之道,有天焉,有地焉,有人焉,三者参用之,然后而有天下矣。为人主,南面而立。臣肃敬,不敢蔽其主。下比顺,不敢蔽其上。万民和辑而乐为其主上用,地广人众兵强,天下无敌。文德究于轻细,武刃于当罪,王之本也。然而不知王术,不王天下。知王术者,驱骋驰猎而不禽荒,饮食喜乐而不湎康,玩好嬛好而不惑心,俱与天下用兵,费少而有功,战胜而令行。故福生于内,则国富而民昌。圣人其留,天下其与。不知王术者,驱骋驰猎则禽荒,饮食喜乐而湎康,玩好嬛好则惑心,俱与天下用兵,费多而无功,战胜而令不行。故福失于内,财去而仓廪空虚,与天相逆,则国贫而民荒。至圣之人弗留,天下弗与。如此而又不能重士而师有道,则国人之国矣。王天下者有玄德,有玄德独知王术,故而天下而天下莫知其所以。王天下者,轻县国而重士,故国重而身安;贱财而贵有知,故功德而财生;贱身而贵有道,故身贵而令行。故王天下者,天下则之。霸王积甲士而征不备,诛禁当罪而不私其利,故令天下而莫敢不听。自此以下,兵战力争,危亡无日,而莫知其所从来。夫言霸王,其无私也,唯王者能兼覆载天下,物曲成焉。(黄帝四经·经法·六分)[译文]君主要想称王天下,必须参合天时、地利、人事三方面因素,然后才能广有天下。作为国君就要居得其所,真正行使其作为国君的职权。大臣恭敬,不敢蒙蔽君主。下属和顺,不敢欺蒙其上。百姓和睦甘愿为国君效力,地域广大,民人众多,军队强盛,可无敌于天下。庆赏公正可极于小民,而刑罚不苟必极于当罪,这是王道的根本。但此外还必须懂得王术,否则不足以称王天下。懂得王术的人,田猎有度,饮宴有节,珍宝声色不惑于心,这样的话,发动天下的人从事征战,就会用力极少而见功甚多,征战必胜令行禁止。因此会得到福佑,使得国家富强人民昌盛。圣人便会居处其国而佐助他,天下人也都会亲近追随他。但如果不懂得王术,田猎无度,常常沉湎于饮宴,珍宝声色蛊惑其心,这样的话,发动天下的人从事战争,就会用力甚多而不见功效,战虽或有所胜却不能令行禁止。因此失去福佑,财物耗尽而仓廪空虚,违逆天道,使得国困民贫。有德能的人便会遗弃他,天下人也要背离他。同时再不能重视士人,尊有道的人为师,那么国家将为他人所有了。称王天下的人要具备恒德,有了恒德,还要懂得王术,所以能称王天下而天下的人却不知其中的缘故。称王天下的人,看轻一城一地而重视士人的归附,这样就使国家稳固而自身安逸;看轻财利而尊重知识,所以功成而财生;卑屈己身而尊重有道之人,所以能使自身显赫而令行天下。因此称王天下的人,天下人都会以其为表率。霸主积蓄兵力以征讨不听命的诸候国,诛伐理当治罪的国家而不图私利,所以能令行天下而没有敢于违抗命令的。除此之外,像那些不讲王术,只是凭借武力,为了私利而穷兵黩武的人,身亡国危指日可待,而他们居然还意识不到是因为什么。至于说到霸王,因为他们能效法天地、覆载天下,公平无私,所以能使天下万事各得其宜。】

四度

(材能,守谦,务实,君臣,审分,正法,顺民)

(时则,则天,立衡)

亡论

(除患,义兵,兴亡,戒骄,广德,务实,除乱)

论约

(刑罚,时则)

名理

(正名,体道,则天,衡心,善守,极反)

《十大经》篇立命

(信,王道,道治,爱民,则天)

(先德,教化,材能,论治,赏罚,婚义,刑罚)

五正

(先己,取法,修德,义兵)

果童

(常法,正名,立衡,斩齐)

正乱

(道常,天道,举兵,义兵)

大道至简,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,是中华文化之精髓,是中华道家哲学,是大道理极其简单,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。所谓“真传一句话,假传万卷书”。“万物之始,大道至简,衍化至繁”出自老子的《道德经》。大道至简,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、儒家等所重视,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。

大道至简,大道无形,大道无法,这是一种大道自然、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。在这种清净无为、忘我无私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,不求长功,功力自然上长;不求治病,身心自然调整;不求功能,功能自然显现;你不求大小周天,百脉自然畅通,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。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,才是最高明的。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。

大道至简,人生亦简。开悟,深奥了就简单,简单了才深奥,从看山是山,到看山是山,境界不一样,从简单到复杂,再从复杂到简单,就是升华。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,人修炼到一定程度,会淡泊一些事,会简单,你可以理解别人,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,其实人不在理解,在认同。

精于心,简于形。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,简不仅是一种至美,也是一种能力、一种境界。看透了不说透,高境界;朦胧地看,心透;透非透、知未知,故意不看透,才是透彻;知道世事看不透,就是透,透彻后的不透彻,明白后的不明白,难得糊涂是真境界。

“大道至简”是做人的智慧,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,那是需要智慧的。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,要有智慧、能力,也要有决心。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,因此,功和利,不可趋之若鹜;名和财,不可为之所累。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。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,踏踏实实的做事,用智慧化难为简。

为名利尽抛宠辱,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,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,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“斜阳照墟落,穷巷牛羊归”的悠闲,听闻“荷风送秋气,竹露滴清响”的天籁,感受那“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”的空旷。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,所以他能够吟出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绝句;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,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《醉翁亭记》。

大道至简,人生亦简。简不是物质的贫乏,而是精神的自在;简不是生命的空虚,而是心灵的单纯。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,人要学会简单、简朴生活、简捷行事,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,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,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,忘记自己的意识,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。

人生的繁出于惑,以“仁”抗拒诱惑,以“智”解除困惑。不惑,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。弱水三千,我只取一瓢饮;人生百态,须当从一而终。乐以忘忧,简以存真,才是人生的“大道至简”。

有个大道至简、平常心是道的故事:一个行者问老道长:“您得道前,做什么?”老道长:“砍柴担水做饭。”行者问:“那得道后呢?”老道长:“砍柴担水做饭。”行者又问:“那何谓得道?”老道长:“得道前,砍柴时惦记着挑水,挑水时惦记着做饭;得道后,砍柴即砍柴,担水即担水,做饭即做饭。”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,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。

大道至简,人生易简。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,走过岁月、走过生活,心里有许多的感慨,一切放下,一切自在;当下放下,当下自在,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,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。一念放下,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,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。要想改变一些事情,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。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,只是很容易:被习惯所掩盖,被时间所迷离,被惰性所消磨。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,忘记该忘记的,改变能改变的,接受不能改变的。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,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,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。

天地之道,简易而已。人生苦短,诸事不想太复杂,简单生活。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,不管你如何怯场,都得演到戏的结尾。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,只能自己寂静地走,快乐工作、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,人要懂得知足常乐,所有的哀伤、痛楚,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,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,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。

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,一盏茶,一张桌,一处清幽,日子平淡,心无杂念。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,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。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,不完美的是心态,不懂得欣赏的人,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。简单做人,率性而为,把握分寸,随遇而安,坦然接受现实;简单做事,不惹事、不生事、不怕事,不悔、不怨、不惜自己所做的事。

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,有些人笑在开始,有些人却赢在最终。试着微笑,试着回眸,放松自己,不强求、不萎靡、不浮躁。简单生活,随心、随性、随缘,做最好的自己,知足、微笑、淡然,即使再苦再累,只要坚持往前走,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。

生活容不容易,关键看你怎么活。处境在于心境,心境改变了,处境也会改变。你向生活要得越多,你就会变得越紧张、越复杂,生活也就越不容易。反之,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,就越容易满足,越容易快乐。江山明月,本无常主,得闲便是主人;大道至简,活在当下,知足便能常乐。

悟入无怀之静境,一轮之心月独明,尽显心静之境界;心静自然从容洒脱,持心若水笑面人生,更现心静之魅力。人生在世,平淡才是最真,静默才是最美,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,而是平淡,不是热闹而是清欢。保持一颗童心,不开心的时候,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,开心的时候,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,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,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。像孩子一样,简单生活,快乐生活,保持心灵原生态,一切都是美好的。

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,想讲述却难以开口,就这样在心底,渐渐谱成了曲。人就是这样,得不到的永远向往,失去了的,才会觉到珍贵。所谓的,得失、情缘、风景、驿站,都在时光的尘烟中,慢慢淡散。虽然,有些事情放下很难,但是,不属于自己的东西,终究会走远。

人的一生,注定要经历很多。红尘路上,有朗朗的笑声,有委屈的泪水,懵懂的坚持着,有成功的自信,有失败的警醒,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。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,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,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,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。因为简单,才深悟生命之轻,因为简单,才洞悉心灵之静。

佛法驻世的时间段是:“正法——像法——末法——法灭”,而《道德经》同样准确的描述为:“故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。夫礼者,忠信之泊也,而乱之首也”。我们这个时段就是末法时期,失仁义时期。如今修行界非常的杂乱,各种灵性课程、扬升、导师、外星说琳琅满目、异常繁荣,实则是当今众生离真相越来越远,闻道的缘分越来越少。佛陀和老子都预言了这个时代,也预言了魔子魔孙出家或修道穿起海青而讲经说法,而没有真相的众生,不具识别能力,不明真相,最后都成不知所谓,以至真知再难入众生心识,诸天菩萨入污浊恶世也无法,故有悲天悯人,事实上又无天可悲、无人可悯。

道德经和金刚经只讲述了一个真相,真相里只有一个无为,若世人有不同的无为,即是颠倒梦想的无为。何为无为?简单说就是:与梦幻泡影的现实合一,这就是无为。我常对很多修行人说“用心生活,先忘记修行”实乃肺腑,“用心生活”四个字真乃凡藏大道,平凡花花草草的美非用心不能觉见的,再则无为的生活方式是安宁的、臣服的,有为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压力和痛苦。凡和圣以“无为法”生活而有差别。无为的生活是宁静的运动,它动而不动,是安宁的、喜悦的、无阻力的;有为的生活充满了躁动,它一刻也不能宁静,处处充满了压力、紧张和痛苦,一个被生活者的样子。道德经指导凡人的本意是正确的行走在生活的路上。

我在《五毒之月上古之弦》里说到过,道德经的真义是指导神、仙、凡如何正确的行走在道上,而非指导政治经济、成功心灵、为人处世这类鸡毛蒜皮的小破事。那么凡俗到底如何行走在道上呢?无为!金刚经里不存在有为,有为也是无为。经开示:不存在一个实在的事物,一切有为是无为。进入这界,任何有为都得落入无为里,一个绝对无为、绝对真相的世界、一个空亦不空的世界、一个语言丧失了能力的世界。在金刚经的世界和道德经的世界,作为无为是一样的。佛之一真法界即为道之无极界。

道的无极之界,就是佛的一真法界,《道德经》讲:“无名,天地之始”(正确的断句是:无,名天地之始)、“天下有始,以为天下母”、“古始”,均指无极之道,道之无极界;是大道无形、无情、无名,是本始和纲纪。无极本体,或叫虚元,它是一种虚无至极的状态。知其白,守其黑,为天下的模式,最后至于“无极”的状态。“道”的“无极”是最高本体,最高规律,最高法则,即佛的一真法界(一真法界依然不是究竟,以后讲),众生都可以以《金刚经》无所住心入一真法界。六祖听诵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豁然开悟。应无所住或无所住心四字,的确为般若法门的精髓、纲要。应生无所住心,亦即“离一切诸相”的心态。《金刚经》开示的无住法门,有个大前提,即发普度众生的大慈悲,灭度一切众生,然后再空掉我人众生寿者诸相。立不立这一菩提大愿这是佛法与魔法的分水岭,是佛门弟子的方向与目的,是修行的正宗和根本。无所住心,无为心,是既破色,又破空。“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。”“无实无虚”。修无所住心,就是修无为心,离一切诸相,进入般若理体,一真法界,非易事,自度度的人心要坚定,路途中要忍辱坚持,不要放弃。

可以说,证道就是证入一真法界、证道就是证入道之无极界。老子之道体,很玄妙,就是佛陀所讲的涅盘、无为、空,甚深、极甚深,就是这个体,亦或叫性。佛道是老子与佛陀使用不同语言、名称而说,然一般人无法理解。若非无数轮回中,经历过相当深的历练、经验、智慧、资粮积累、慧命巩固,实难得真解,无缘真知,无缘天师,直至开启慧眼。开启了智慧眼,就能看懂大地风云经、活生生的活”法”、活生生的真理。老子和释迦都是在阐述真相的精髓、核心,帮助芸芸无根之草了悟:无上甚深微妙法。二人所道真言、句句真理实相,且无我慢、我是、我能。老子直接叙述宇宙的真理实相的核心,宣说的就是三法印和空、无为法、及佛陀所谓最深奥的“涅盘智”,道德经全面、清楚、明白的解析了超越所有二元对立的涅盘智。

道德经是神州文明时代的“真人”传承(老子并不是特指一个人,以后说),真人都是与道合一,无我无私的。世间真人之中,佛陀是其中之一;贪瞋痴慢止息的人,也是真人;耶稣、穆罕穆德也都是世间极少有的真人。真人,心无贪瞋痴慢,没有我是、我能,我分别。而走向真人的路线是悟后起修是第一步,一玹氏的一切记录,对一般人来说就是随缘助人完成“悟”,终一日,恍然大悟,见性起修;进而完成修道、体道、悟道、进而行道。但不主动做功德布施,不主动自度度人,以累积资粮,任你如何世智辩聪都没用。

其实佛陀、老子、耶稣、穆圣等人都是多位一体的,世间相不同、名不同而已,佛陀、老子、耶稣等所指向的目标是一样的。三者一体,佛陀用空、法界,老子用道总括,耶稣用“上帝”之名。佛陀以有为法、世间法协助众生逐步深入、逐步进入、逐步积累,乃至数翻轮回后成道,是从下往上、循序渐进的过程;老子是从上往下,从本体、道体、法界直入,协助有情众生成道。佛陀是引导大家从有为法,逐步的上去;老子传承的是神州文明,故老子直指众妙之门,在无极界直接说真相,非上上等根器不解其意不知其道,所以古往今来翻译研究道德经者,无非俗文而已。耶稣则是从中间开始,耶稣宣扬之博爱,是道之用,适用于下等根器,故降世西方,耶稣从中间“道用”。佛陀从基础的吃穿住行、生老病死开始讲,从现象界让众生了悟现象界的无常、无我,让众生进入超越的高度来看这一切,最后体证极甚深之涅盘、无为、空;老子在无极界直接说真相。耶稣是取中间的“道用”方便一般根器,而今神州堕落到这般境地,也是需要基督道场的。所以光复神州文明,是中国人对人类的责任。遗憾的是全球华人,只见得新加坡人投资区区15个亿,做了本不得真解的黄帝字典追溯中国文明。一玹氏所号称的光复汉字乃至神州文明,是随缘之谈,尚或且做笑谈。

多位一体,万法归一,一弦天籁,曲终戏毕。

佛陀以本体之“相”性说法,归纳出三法印、四圣谛,并标注清楚次第、步骤,三十七道品等内容。老子以本体(即道)说法,直接讲道体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,唯有实证才能明了老子所讲的道,世间之人谈老子道,尽为空谈。耶稣以本体之“用”说法,阐明大自然、道、宇宙所展现出来的“用”,道以“博爱”驻世,引导众生循序渐进体会大天大地大自然,对我们无条件无所求的爱,法界所展现的“用”为博爱、无我、无私普爱一切众,这是道的“用”,借此让众生了解并亲自体会整个法界、大自然“大爱”的存在,体会到道、上帝的伟大,然后回归上帝、回归伊斯兰谓之“主”的世界。不管地球的小小物种如何的兴起争端、争执,无论国度、种族、地缘如何分别,阳光、空气、上善之水都是以平等心对待一切生灵。所以你就理解为什么我说没兴趣谈玩泥巴过家家的政事和赛事,三千年内的事实在是不值一提,但一寺道场建立后,此地用来八卦、玩泥巴过家家也无妨,同梦同戏嘛,开心就好;一句开心就好,愚昧多少个生命一世,但又有什么办法呢?

一弦所生诸般旋律,道德经,金刚经,圣经,古兰经......

心性同一,万教归一,一无所得。

道法自然,如来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网站地图
  • 发布优势
  • 广告合作
  • 版权申明
  • 服务条款
  • Copyright (c) @2012 - 2020



    提醒您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